推广论坛

  •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建设路径探索——以洛阳市新安县为例

    张贾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片区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抓手,依托产业特色、资源禀赋、区域优势,打破镇、村行政区域界限,整合资源、连片组团,以千年樱红农旅融合片区为先导,着力打造全省丘陵地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示范样板。通过分析新安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先导区的发展优势和具体措施,包括注重组团发展、科技赋能、农旅融合、联农带农、城乡统筹、党建引领等,旨在通过总结和学习,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5年10期 v.13;No.15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试验示范

  • 资阳区水稻肥料利用效果试验

    肖翠;李卫平;陈兵;

    化肥对农作物生长起着重要作用,尤其粮食作物,大部分粮农靠施化肥获得高产,但是大量施用化肥会导致田地板结、粮食减产以及环境恶化,因此施用化肥时合理的配比是提高肥料利用率、夺得粮食优质高产的关键。2024年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对提高水稻氮、磷、钾肥利用率的试验,效果显著:早稻肥料利用率分别为N=39.3%、P=31.41%、K=51.35%,平均40.69%;中稻肥料利用率分别为N=39.25%、P=31.33%、K=54.00%,平均41.53%;晚稻肥料利用率分别为N=39.01%、P=31.61%、K=53.53%,平均41.38%。试验表明,在开展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同时,还应结合种养循环、生物固氮、废弃物循环利用、精准施肥、技术集成输出等措施,来进一步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优化施肥结构,减控化肥用量,推动资阳粮食产业高产高效、持续稳定发展。

    2025年10期 v.13;No.154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水稻专用配方肥在一季稻应用效果分析

    唐红丽;谷云勇;黄牛生;朱卫华;

    为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的实施,应用水稻专用配方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设计实施了专用配方肥在一季稻应用效果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水稻专用配方肥可促进一季稻的生长发育、优化穗粒结构,比农民习惯使用的复合肥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水稻专用配方肥氮磷钾配比合理,与尿素配合施用可以满足一季稻丰产栽培的需求;经空白区的吸收量校正施肥量结果表明,其总施肥量接近,氮磷钾施肥与校正施肥量吻合程度远远优于习惯施肥,实现了一季稻的平衡施肥,可避免习惯施肥造成肥料养分不平衡的浪费;在施用配方肥的基础上,采用了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湖南省农业农村信息中心、耒阳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西安田间道软件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湖南省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专家系统”软件。该软件系统采用湖南省90万个土壤采样点的大数据及大样本的“3414”田间试验结果,通过组建采样点数据库、分析施肥技木参数、建立施肥数学模型,编制的应用程序和小程序运用互联网和手机定位技术,调用测土数据实时制定施肥方案,实现手机端指导测土配方施肥。可根据当地土壤养分现状和目标产量,确定配方肥的施用量,制定最佳的施肥方案,有效提升化肥减量实施的效果。

    2025年10期 v.13;No.154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渭北小麦草谷比与秸秆可收集系数监测

    王蕊;王倩;赵振乾;陈中廷;田敏强;

    为完善农业基础数据体系,精准服务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选取渭北合阳县作为区域典型,对太定村、柳池洼村、赤城社区、莘村、坤龙村的小麦开展草谷比与秸秆可收集系数专项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渭北合阳县小麦草谷比为1.16,低于黄土高原区小麦草谷比参考数据(1.24)和华北区小麦草谷比推荐值(1.28);秸秆可收集系数为0.64,略低于目前使用的华北区小麦草谷比推荐值(0.77),低于黄土高原区小麦可收集系数参考数据(0.80)。由于草谷比与秸秆可收集系数受年型、地域、品种、种植模式及产量波动等多维因素动态影响,建议通过长期数据积累与对比分析,确保数据稳定,从而为渭北地区深化秸秆资源评估、农业循环经济规划提供关键量化依据,对优化农业废弃物管理策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25年10期 v.13;No.154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不同种植模式对百农4199小麦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陈鹏飞;

    目的 了解不同种植模式下小麦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的表现情况,以确定适宜的小麦栽培措施,提高小麦种植水平。方法 以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小麦品种百农4199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籽粒的影响。结果 在相同施氮处理下,全膜穴播模式处理下小麦开花期、成熟期的株高和茎粗、植株养分含量(氮、磷、钾)、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最大;不同种植模式下,拔节期追施腐熟粪肥处理的小麦开花期、成熟期的株高和茎粗、植株养分含量(氮、磷、钾)、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均高于拔节期追施氮肥处理。在所有处理中,全膜穴播模式+拔节期追施腐熟粪肥下的小麦开花期、成熟期的株高和茎粗、植株养分含量(氮、磷、钾)、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最大。结论 全膜穴播模式+拔节期追施腐熟粪肥为最佳的种植方式,能够使小麦种植效果达到最佳。

    2025年10期 v.13;No.154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不同灌溉方案对郑麦1860叶绿素含量、干物质量以及产量的影响

    唐晓慧;

    目的 分析灌水处理对郑麦1860叶绿素含量、干物质量以及产量的影响,以此为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有效灌溉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试验于河南省内乡县小麦种植基地开展,以郑麦1860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灌水处理下小麦光合特性以及产量情况。结果 在所有处理中,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均为返青水、拔节水、抽穗期各浇水1次,每次浇水量80 mm的处理最大,分别为0.70 mg/g、1.66 mg/g、3.05 mg/g、3.30 mg/g,与其他处理具有显著差异;在所有处理中,灌浆期、成熟期地上和地下干物质量均为返青水、拔节水、抽穗期各浇水1次,每次浇水量80 mm的处理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相同浇水次数的情况下,浇水量80 mm下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高于浇水量60 mm。在所有处理中,返青水、拔节水、抽穗期各浇水1次,每次浇水量80 mm的处理下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754.8×10~4穗/hm~2、36.4粒、48.2 g、8 237.7 kg/hm~2。结论 返青水、拔节水、抽穗期各浇水1次,每次浇水量80 mm的灌溉方案为最佳,可以使小麦种植效果达到最佳。

    2025年10期 v.13;No.154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秸秆生物肥对小麦土壤养分含量、生长以及产量的影响

    王飞;

    目的 分析小麦土壤养分含量、生长以及产量在秸秆生物肥下具体表现,以便合理施用秸秆生物肥,促进小麦不断生长。方法 以河南省内黄县地域小麦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不施肥和单施化肥,试验组为施秸秆生物肥,以此分析秸秆生物肥对小麦土壤养分含量、生长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施玉米秸秆炭基复合肥的株高分别比不施肥和单施化肥高26.20%和16.95%;当季秸秆还田、当季秸秆还田当量生物炭、玉米秸秆炭基复合肥的地上干物质量、地下干物质量、总干物质量均高于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其中玉米秸秆炭基复合肥最大;在根冠比方面,当季秸秆还田、当季秸秆还田当量生物炭、玉米秸秆炭基复合肥均高于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其中玉米秸秆炭基复合肥最大,分别比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增加37.33%和27.38%;当季秸秆还田、当季秸秆还田当量生物炭、玉米秸秆炭基复合肥的全氮、全磷、全钾、有机碳含量均高于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其中玉米秸秆炭基复合肥最大;在籽粒产量方面,当季秸秆还田、当季秸秆还田当量生物炭、玉米秸秆炭基复合肥显著高于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其中玉米秸秆炭基复合肥籽粒产量最大,比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分别增加44.63%和37.90%。结论 玉米秸秆炭基复合肥增产效果最佳。

    2025年10期 v.13;No.154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花椰菜肥料利用率及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

    唐宏杰;宋司可;王忠燕;

    为研究花椰菜肥料利用率、探究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花椰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在上海市浦江镇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6个处理(常规施肥区、有机肥替代区、无肥区、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产量、经济性状、种植效益,并计算常规施肥的肥料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试验结果显示,有机肥替代区花椰菜产量达2 026.67 kg/亩,较常规施肥区增产16.92%,且球茎与株高均优于常规施肥处理,有机肥替代区较常规施肥区化肥用量减少16.67%,种植收入较常规区增长14.16%。常规施肥区氮肥利用率为41.43%,氮肥农学效率为130.37 kg/kg,肥料偏生产力为129.39 kg/kg,反映了氮肥对花椰菜增产的核心作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显著改善花椰菜生长性状,提高产量及经济效益,同时减少化肥依赖,为绿色农业转型提供实践依据。

    2025年10期 v.13;No.154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浦东新区设施番茄养分需求最适配比探索试验

    付一笛;莫小玉;王雨沁;金叶华;

    为充分挖掘土壤生产潜力,提高肥料利用率,明确番茄优质高产栽培的适宜用水定额和施肥限额,浦东新区开展了设施番茄养分需求配比探索试验。通过田间调查采样,设计正交试验,研究并统计了设施番茄的生长指标、产量指标、果实品质指标、土壤酶活性指标以及菌落总数,并对生长中期和采收后期的土壤进行监测。试验结果表明,N、P、K的用量为每亩14 kg、2.4 kg和22.5 kg,灌水量为50 m~3时番茄植株的长相长势较好,番茄果实横径和纵径均较其他处理大,番茄单果重最大为247.7 g,产量水平也最高,为每亩3 936.0 kg。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在几个处理中相对较高,总酸含量最低,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土壤菌落数目均维持稳定。得出结论,浦东新区番茄最佳施肥配比为每亩纯N用量14 kg,纯P用量2.4 kg,纯K用量22.5 kg,灌水量保持50 m~3。

    2025年10期 v.13;No.154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农业经济

  • 云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改革路径

    蒋黎;

    农村金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其发展程度对农村经济至关重要。以云南省为例,系统分析农村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改革路径。研究发现,云南省通过专项资金、财政贴息及农业保险补贴等政策,构建了农村金融扶持框架。2018—2022年,全省涉农贷款规模不断增加,从9 523亿元增至14 495亿元。然而,城乡收入差距显著、金融机构覆盖率不足及农业保险赔付率偏低等问题,导致存款吸纳困难、服务可得性不足及风险保障薄弱。在此背景下,提出了3条对策:一是坚持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二是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建设;三是加强农业保险的发展。研究强调,需要通过政策引导与多方协同,破解云南省农村金融资金短缺与供需失衡问题。

    2025年10期 v.13;No.154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农业生态资本经济转换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于晏;

    基于2010—202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围绕农业生态资本经济转换效率这一核心议题展开实证研究,旨在厘清农业生态资本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转化效率及其影响机制。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Slack Based Measure)模型测算农业生态资本经济转换效率和GML指数(Global Malmquist Index)进行效率分解,并用Tobit回归模型探究农业生态资本经济转换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的农业生态资本经济转换效率趋于良好发展,但仍未达到有效状态;效率分解呈波动发展趋势,且各省市平均效率值均超过1,说明整体经济转化效率水平有所提高;整体上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资本效率的泰尔指数(Theil Index)呈波动递减趋势,区域内部差异与区域间不平衡发展构成主要来源;气候变化(降水量和气温)对农业生态资本效率具有抑制作用;环境规制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业生态资本效率具有促进作用。基于此,建议推动长江经济带区域间协调发展,实施差异化生态农业政策,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与科技共享机制,运用数字技术助力农业绿色转型,实现农业生态资本经济转化效率的持续优化与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

    2025年10期 v.13;No.154 4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农村集体经济“跨村联营”典型模式和路径

    吴骋;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也是乡村治理的经济基础。依托“跨村联营”,实现抱团发展,是当前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从成都市范围内选择“县、乡、村”三个层次单元样本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梳理总结集体经济“跨村联营”典型模式,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农村集体经济“跨村联营”的可持续性路径,为当前共同富裕视域下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13;No.154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管好用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以冀州区为例盘活农村资源的调研

    李慧思;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把农村资源变成“金山银山”,重要的是盘活农村资源,通过深入剖析农村现有资源状况以及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探讨盘活资源的有效途径与策略。研究发现,合理整合农村土地、生态、文化等资源,创新经营模式,加强政策支持与人才培养,对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具有关键意义,能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冀州区乡镇农村为例,分析农村资源的类型、原因及盘活模式,深入剖析,提出建议,助力和美乡村的建设。

    2025年10期 v.13;No.154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承德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现状浅析

    付艳慧;刘伟;刘向东;郭鑫;张秀丰;李晓伟;

    聚焦承德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旨在为承德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决策参考。通过对承德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承德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数量较多,且有怡达、露露、避暑山庄等国家级龙头企业,依托承德市建立的较为丰富的产业体系及政府在政策扶持、强化精准招商、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等方面的支持,承德市龙头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完善连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但是,承德市龙头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数量不少、质量不高,抗风险能力弱,科研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等。通过对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以期承德市龙头企业能够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2025年10期 v.13;No.154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经验交流

  • 陕西省耕地撂荒成因及治理对策建议

    吴强;夏军;夏钦;

    在农资成本攀升、农业比较效益下降与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的背景下,中国耕地撂荒现象已对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发展构成严峻挑战。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维度归因分析,揭示撂荒核心驱动机制并提出治理对策。研究发现,陕西省耕地撂荒成因主要体现为耕地收益低、农村劳动力外流、资源环境约束、政策制度矛盾及文化观念转型5方面,分别是农业成本攀升与城乡收入差距导致种粮积极性不足;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加剧土地细碎化与经营断层;山区耕地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制约机械化生产;土地产权虚置、流转不畅与生态政策冲突形成制度性障碍;乡土文化式微与农业职业认同弱化加速弃耕行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治理对策:一是构建五级联动责任体系,将撂荒治理纳入绩效考核,压实主体责任;二是创新“3341”排查模式(3个全覆盖、3个精准、4次排查、1本台账),建立精准动态台账,实现撂荒地精细化管理;三是分类施策盘活资源,优先保障粮食生产,通过政策激励、模式创新引导复耕复种;四是强化法治监管,融合遥感技术建立惩戒机制,实施撂荒年限关联的信用惩戒,遏制撂荒行为;五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区域化改造,完善基础设施以提升耕地可持续利用能力。为优化耕地资源配置、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科学路径,对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10期 v.13;No.154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巩留县玉米“吨粮田”建设经验及成效

    李娟;文凤;曾洪寿;李怀文;

    巩留县作为伊犁河谷重要粮食产区,2024年玉米“吨粮田”建设成效显著,全县平均单产920 kg,千亩示范田亩产达1 550.15 kg(超全国单产纪录122.49 kg),通过绿色防控实现农药减量5%以上,节本增效10%以上,示范区域单产较周边高15%以上,带动全县均衡增产13%以上。经验包括高站位谋划建立粮食安全机制、集成推广北斗导航播种、宽窄行密植等技术、优化种业环境、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立“比学赶超”激励机制等,同时分析了品种耐密性不足、倒伏风险、病虫害新动向等问题,提出开展超高产试验、制定技术规程、推广化控技术及强化病虫害防治等对策,为同类地区玉米高产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13;No.154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五莲县乡村振兴工作实践

    张雪;田阳;李垒;焦振刚;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旨在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难题,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通过深入分析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乡村治理、人才培育主要做法及成效,结合栽培技术推广、品牌认证、人居环境改善、干部队伍建设、人才培育等实践路径,研究发现产业融合与人才振兴是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关键。然而,当前仍面临农业产业规模小、三产融合不足和人才短缺等挑战。为此,需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机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探索因地制宜的差异化发展模式,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开启人才发展新征程,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与城乡共同繁荣,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筑牢根基。

    2025年10期 v.13;No.154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汉中休闲农业与历史文化融合发展现状及建议

    黄辉;张蕊;陈慷;黄重;蒲国涛;

    陕西省汉中市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越的生态资源和特色农业基础,休闲农业已具规模。然而,休闲农业在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仍面临突出问题。为使汉中市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调查分析汉中市历史文化与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结合存在问题,提出通过整合两汉三国文化、非遗资源和生态优势,农文旅深度融合,实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协同发展,将汉中打造为“中国汉文化休闲农业第一目的地”,促进汉中休闲农业做大、做强、做精,为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

    2025年10期 v.13;No.154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玉米出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措施

    索良喜;薛中原;徐良;邓吉图;官晓华;甄玲玲;

    玉米产业是敖汉旗的农业支柱产业。敖汉旗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综合配套应用,推进了玉米产量、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协同提升。在实际生产中,出苗质量的好坏是决定玉米单位面积及群体实现产量和质量双提升的基础。基于此,分析了包括种子质量、土壤条件、播种技术、气候环境以及病虫害等影响玉米出苗质量的因素,结合敖汉旗的玉米生产实际以及土壤、气候等特点,提出了优化种子质量、改善土壤环境、规范播种操作以及加强水肥管理等措施,旨在为提升玉米出苗质量及增产提质增效提供技术参考。

    2025年10期 v.13;No.154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石柱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提升对策措施

    朱素华;熊茜;王长生;杨清波;

    石柱县以“做强果蔬经济、实施三品行动、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改革创新”为工作思路,大力发展以莼菜为主的绿色蔬菜产业,将其纳入石柱县“三色经济”给予重点发展,通过发展壮大,石柱县果蔬产业带动增收效果明显,较好地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详细阐述石柱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从品种单一、技术薄弱、设施滞后、土质下降、规模较小、科研乏力等方面深入剖析了石柱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选育特优品种、科技知识更新、改善设施条件、蔬菜生产能力、基地生态保护、适度规模经营、商品化处理与加工及拓宽市场销售渠道等方面阐述了提升石柱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为石柱县及国内相似地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思路。

    2025年10期 v.13;No.154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浙北地区油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丁福全;沈卫新;韩明丽;任韵;郑嘉汉;谭宏;

    油菜属于中国极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农业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颇为重要的地位,对促进粮食安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浙北地区依托独特的地理区域条件和农业发展传统,拥有良好的发展油菜产业基础条件。借助实地调研、参考相关政策报告及文献综述等,分析了浙北地区油菜产业当下的实际状况,总结了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给出了对策及建议。研究发现,浙北地区的油菜产业在实现规模化种植、推动科技创新、改进生产技术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进展,然而依旧面临着种植面积下降、机械化水平不高、产业链条不够完善等一系列挑战。为了推动浙北地区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议从政策给予扶持、推动产业相互融合、着力开展品牌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油菜产业朝着现代化、规模化以及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2025年10期 v.13;No.154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白马镇蓝莓产业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朱怡;程明瀚;

    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作为江苏省蓝莓核心种植区,历经三十余年发展,已形成集种植、加工、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产业链,是江苏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支柱产业。其制定全国首个蓝莓省级地方标准,鲜果品质优良,产业化模式初步构建。但产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品种结构以园蓝等兔眼蓝莓为主,鲜食与加工品种搭配失衡,成熟期集中;加工企业规模小,以初级产品为主,精深加工滞后;品牌知名度低,营销渠道传统;丘陵地形制约机械化,智能化管理不足;产业链各环节协同松散,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度低。结合国内产区经验,提出对策:优化品种布局,培育抗逆高产品种;培育加工龙头企业,构建产业集群;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拓展电商与冷链物流;研发丘陵适用农机,建设智慧管理平台;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蓝莓+旅游”融合,以期为白马镇蓝莓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13;No.154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赤城县中药材赤芍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刘彩青;王永成;

    赤城县地处白河上游,是塞外山城。县内自然生态资源丰富,生长着许多野生中药材,其中赤芍是当地野生道地药材。由于野生中药材资源不断减少,当地政府为了优化种植结构,积极探索栽培人工赤芍,统筹旅游资源,发展赤芍产业,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形成“春赏芽、夏观花、秋冬品药”的休闲康养模式。根据近几年赤城县赤芍发展情况,结合赤芍种植、采收机械化程度不高,赤芍产业品牌化建设不足、产业链条单一、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问题,从提高赤芍种植水平、开展多方面产业培训、推广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强化政策扶持四个方面提出发展对策,为赤城县中药材赤芍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2025年10期 v.13;No.154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雁荡山铁皮石斛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共富模式探索建立

    李梦妮;张涛;盛小宽;何伯伟;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产业振兴是激活乡村发展动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雁荡山铁皮石斛产业迅速发展,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种植面积达1.3万亩,其中近野生生态栽培5 000多亩,开发了酒水饮料、药品、保健品、日化用品和休闲食品等300多种,鲜条、枫斗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30%和80%,形成了集种苗培育、种植、加工、销售、文旅为一体的铁皮石斛全产业链,是温州首个突破十亿元的农业产业链,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60亿元。雁荡山铁皮石斛产业作为乐清特色农业的一大主导支柱产业,以“一棵仙草”带动“一方共富”,以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通过研究乐清市雁荡山铁皮石斛产业发展概况和主要问题,提出了雁荡山铁皮石斛产业推进共富模式的实践路径和主要做法,为铁皮石斛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共富模式建立提供了有力探索。

    2025年10期 v.13;No.154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汉中市南郑区福成镇古茶树资源现状与保护

    王政委;黄自娟;古欣玉;龚学林;岳二林;

    南郑区古茶树资源主要分布在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福成镇聂家湾村,古茶树地处位置较为隐蔽,人类活动较少,自然生态资源丰富,生长环境光照、水分和土壤肥力等条件较好。古茶树长势健康,是陕西省境内保存最完好、株数最多的古茶树群落,极大丰富了陕西茶树资源数据库,为选育适合当地种植的地方新品种提供可能性。面对管护力度不足、古茶树资源底数不清、资源价值开发不明显等问题,提出加强古茶树资源的管护和普查力度,建立“一树一档案”数据库;加快与科研院所展开合作,开展区域性品种选育工作等相应的保护与利用对策。旨在为古茶树资源的科学化保护和合理化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025年10期 v.13;No.154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禹州市“烟叶+N”种植模式调研报告

    黄珂;吴彦辉;蔡宝才;孟黎明;熊宝露;马丽娟;

    “烟叶+N”种植模式是一种多元化、综合性的农业发展路径,主要是把烟叶种植与其他农作物种植、闲置农机再利用结合起来的种植模式,是新形势下行业主动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烟叶产业转型、促进烟农持续增收的重要保障,是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在总结河南省禹州市“烟叶+N”模式应用案例(即烟叶+粮食作物、烟叶+经济作物和闲置大棚、烤房再利用)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模式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即土地流转难度日增、人员技术力量薄弱、农机农艺融合不深、尚未建立农产品销售渠道。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经营组织程度、人员技术水平、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等发展建议,对“烤烟+N”种植模式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作用,进一步助力烟草产业可持续发展。

    2025年10期 v.13;No.154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蒙城县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讨

    张春雨;赵祖芳;

    为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通过对“无环沟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设施渔业的工厂化养殖模式”等多种渔业生产养殖模式的路径探索,摸索出一条适宜渔业生产发展的路径。2024年,无环沟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作为一种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能够使水稻单产提高5%~8%,同时减少化肥使用量30%以上,减少农药使用量40%以上;亩均综合效益0.35万元,稻渔基地年固碳量达2.56万吨,成功实现“稳粮增效、一田双收”的目标。设施渔业工厂化养殖方面,蒙城县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尾水生态治理”工程。全面构建“三池两坝”养殖尾水净化系统,实现了总氮、总磷去除率均达60%以上,水体循环利用率可达95%以上,有力响应了“碧水保卫战”的环保要求,为渔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2025年10期 v.13;No.154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浅谈梅县区农村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

    刘冬莲;

    梅县区是广东省的农业大县之一,也是农药经营、使用大县,农户普遍把包装废弃物丢弃在田间地头或丢入生活垃圾,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农业生产并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工作已迫在眉睫。近年来,梅县区采取指导安全科学用药,有效减少农药包装废弃物,落实项目监管责任,探索科学有效回收处理机制和开展宣传指导培训,提升主体责任意识等措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成效初显,农户回收习惯逐步养成,回收体系日趋完善,减少了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源,田园环境得到有效净化。指出该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提出对策与建议。

    2025年10期 v.13;No.154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溧水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

    徐同友;范国红;徐璟;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始终坚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推动水稻生产管理由粗放的传统模式向绿色现代化转型。为进一步推进溧水区水稻病虫害防治绿色健康发展,持续强化病虫害监测,有效防控田间主要水稻病虫害,确保水稻生产安全,维护周围生态环境,2022—2024年开展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技术体系以种子处理、耕沤灭蛹、性诱剂诱杀、释放赤眼蜂、种植香根草为核心,科学合理运用生物农药,不仅有效控制了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还减少了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护了生态环境,为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树立了典范。

    2025年10期 v.13;No.154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万州地区甘薯小象甲虫绿色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杨祥;崔洪平;

    甘薯小象甲作为甘薯生产过程中具有高度破坏性的一类害虫,主要以甘薯的块根、茎蔓等为取食对象,其为害不仅会造成甘薯产量的显著降低,还会导致甘薯的品质劣化,对农民的经济收益及甘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影响。论述了甘薯小象甲的生活习性、为害特点,结合重庆市万州区黄柏乡,在2024年10月份防控甘薯小象甲方面积累的经验做法,分别阐释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农业防治的具体办法,并对综合防治策略在甘薯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旨在为广大甘薯种植户及相关农业技术人员提供科学、高效的防治参考依据,有效降低甘薯小象甲对甘薯产业的威胁。

    2025年10期 v.13;No.154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中国山药用农药登记现状及建议

    高杰;王琛龙;

    目前,中国特色小宗作物种类繁多,山药种植呈现品种种类多、种植面积广的特点,病虫害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影响特色农业健康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提高山药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掌握中国山药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和现有农药登记现状,梳理山药常见病虫害,重点分析山药用药的农药登记情况,从登记的数量、类别、有效成分、剂型、毒性及防治对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山药用药存在农药登记数量少、种类不均衡,剂型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登记农药残留品种少、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等问题。建议优化农药产品结构、支持山药农药登记、加强农药技术创新、研发差异化农药产品,推进山药用药登记、完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等,促进现代山药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2025年10期 v.13;No.154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红火蚁灌巢防治操作规范与核心原理解析

    许恬;张磊;李少博;颜宇;苏鸣;杨正军;马荣娟;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作为全球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物种之一,其化学防治中灌巢法虽具直接性,但传统操作因未结合蚁巢结构,易出现逃逸与无法完全杀灭的问题。针对传统灌巢法的局限性,通过系统分析红火蚁行为特征与蚁巢结构,创新性提出“三维立体施药”技术体系,构建了一套精准化防治操作规范。研究基于南宁植物园25.11 km2核心区域的实践数据,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三维立体施药”技术体系通过气象时机选择、药剂精准配制、分步施工流程设计及景观修复等关键环节,实现了对红火蚁巢穴的立体化封控。具体措施包括:(1)利用降雨前工蚁归巢聚集特性,选择小雨或停雨间隙施药,提升药剂接触效率;(2)以蚁巢边缘为基准外扩等直径距离构建化学包围圈,结合立体蚁巢暴露,截断横向与纵向逃逸通道;(3)采用双向渗透施药策略,通过正向淋灌与逆向灌注协同作用,确保药剂覆盖整个蚁巢结构;(4)景观修复阶段通过回填夯实形成密闭环境,延长药剂熏蒸作用时间。应用结果显示,该技术体系在南宁植物园核心区域实现了“处理一窝,消灭一窝”的防控目标,为防治入侵蚁种提供了可复制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兼具生态修复价值与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2025年10期 v.13;No.154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产后母猪的护理要点及管理措施

    牙红叶;

    母猪产后的护理与管理是保障养殖户猪群健康、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环节。由于产后母猪身体虚弱,极易受多种外在因素影响,因此产后母猪的护理和管理对于提高仔猪成活率、母猪产后健康、产后的疾病防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及保障养殖场至关重要。通过分析产后母猪生理特点,从环境控制、营养供给、产后疾病防控、日常管理等多方面提出具体的产后护理和管理方法,与此同时,建立完善记录档案,为后续生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以期为养殖户的生产提供全面且实用的指导。

    2025年10期 v.13;No.154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肉鸡舍内现代生态养殖技术要点

    黄婵娟;李欣章;廖忠体;鲍锋光;

    近三年来,由于肉鸡市场价格持续低位,加上豆粕、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且居高不下,导致肉鸡养殖公司连年亏损,代养费也未及时兑现给养殖户而影响养殖信心,产业规模略有收缩,肉鸡产业进入发展瓶颈期。唯有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养殖技术创新,将肉鸡养殖的增产增收“藏于技”,充分利用现有科技结合科学饲养管理,在降低人工管理成本、减少生产资料投入、提高育成率等方面做好文章,才能破解瓶颈难题。可通过数字化应用技术结合养殖设施机械化代替人力提高劳动效率,利用环控技术优化养殖环境保障肉鸡健康成长,结合微生物技术的应用提高鸡群的抗病力和免疫力,加强饲养管理,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量,达到提高出栏率、降低料肉比、增加养殖效益,生产出符合消费者身体健康需要的产品。基于此,概述肉鸡舍内现代生态养殖技术要点,以期为促进肉鸡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人居环境和规模化养殖协调发展提供帮助。

    2025年10期 v.13;No.154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赤峰市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应用及现状

    张晓芳;张三强;孟和朝格图;赵海英;尹继伟;李季;田喜民;王清华;

    农业机械导航辅助驾驶系统是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的农机装备,为农业机械提供高精度定位和导航驾驶辅助。近年来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的应用在内蒙古赤峰市发展迅速,原因一是设备价格快速下降,单台价格从2018年的近10万元下降到2024年的1万元左右,使广大农机操作手买得起、用得上;二是设备的性能不断提升,直线精度从±10 cm提升到±2.5 cm;三是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的大力推动。到2024年,赤峰市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保有量突破1.4万台,用于农机作业达到1 500万亩,广泛应用于耕整地、起垄、播种、中耕、植保、收获等多个作业环节,其中播种环节使用最广,作业面积达到850万亩,占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近50%。其提高作业质量、减轻农机操作手劳动强度、降低对熟练驾驶员的依赖、提升土地利用率等多方面使用效果得以全面展现,得到了广大农机操作手和农户的高度接受和喜爱。农机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的应用提高了赤峰市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对赤峰市粮食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5年10期 v.13;No.154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双创撷英

  • 绿色食品梨标准化生产技术

    李亚宁;

    梨是人们生活中经常食用的主要水果之一,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优质梨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提升梨园生产管理水平,确保梨产品绿色、安全、优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推行绿色食品梨标准化生产技术是十分必要的。绿色食品梨标准化生产技术贯穿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涉及产地环境选择、生产过程、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包装、运输、生产废弃物处理、质量追溯等关键环节。实践表明,标准化技术通过规范生产流程、减少化学投入品使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确保梨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保障了梨产品的安全品质,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对云南省武定县水果产业绿色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2025年10期 v.13;No.154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AI+科技小院”创新知识服务平台

    <正>“AI+科技小院”创新知识服务平台是在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及中国农技协指导下,中国知网研发的专业服务于科技小院师生及一线工作者,为其提供农业产业科技需求服务,支持产学研一体化、产业科普数字化建设的综合性知识服务平台,旨在助力科技小院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服务对象:科技小院一线工作者网站网址:http://xczx--cnki--net--https.cnki.mdjsf.utuvpn.utuedu.com:9000/techyard/#/index产品亮点知农问答将传统知识搜索与基于大模型的农业智能问答结合起来,理解用户知识需求,让机器读懂知识和理解知识,针对用户搜索问题,精准地给出答案并关联来源,提高查询的效果和质量。

    2025年10期 v.13;No.15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知网智能审校系统

    <正>http://shendu--cnki--net--https.cnki.mdjsf.utuvpn.utuedu.com:9000知网智能审校系统以满足内容安全审核需求为核心目标,依托中国知网海量数据资源和多年审读经验,融合神经网络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等先进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实现对导向观点问题的预警及对各类表述错误的检校,为用户提供可个性化定制的一站式智能审校服务,有效提升内容审读效率,为内容安全保驾护航。

    2025年10期 v.13;No.154 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网络知识竞赛平台

    <正>以网络知识竞答的方式,以竞赛活动为载体,在不同时间节点(科普日、生态环境日、防灾减灾周、期末考试等).开展网络答题竞赛活动,为各级科协、学校、学会、政府、博物等各行各业提供答题考试活动平台。平台便捷简单、省时高效、低成本、高效率,以精准题库,为各行业专业人员或公众提供线上竞赛考试服务。

    2025年10期 v.13;No.154 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