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障碍因子识别
唐明,赖苹
摘要(Abstract):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农业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2011—2020年长江上游地区的面板数据,从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三个方面构建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分析生态农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发展中的主要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只有西藏及青藏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出现负增长;生态农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地区间的差距成为总差距的主要来源;社会系统是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农业发展在准则层的主要障碍因子,社会系统的最低生活保障是生态农业发展在指标层的第一障碍因子。因此,建议加大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明确政府部门在发展中的权责,合理保护和利用农业生态资源,从而实现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KeyWords): 生态农业;熵权-TOPSIS法;Dagum基尼系数;障碍因子识别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BJY083);;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1NDYB085);;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23STWM0408)
作者(Author): 唐明,赖苹
DOI: 10.20257/j.cnki.jcnj.2025.08.00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严立冬.农业生态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 [2]孙敬水.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02(8):31-33.
- [3]余永琦,余艳锋,彭柳林,等.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关系评价及其差异化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3(12):235-247.
- [4]李晓龙,袁帅强,王伟.基于净碳汇的农业生态效率测度、时空演进及收敛性研究——以贵州78个县域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3,44(4):680-691.
- [5]郭书娟,许亚东,黄进勇.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以河南省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24,50(2):221-230.
- [6]逯承鹏,刘志良,刘祎平,等.黄河流域产业生态化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杂志,2022,41(7):1342-1350.
- [7]周振生.搞好生态农场建设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以辽宁生态农场建设为例[J].农业经济,2023(3):36-37.
- [8]张康洁,于法稳,李福夺等.中国农村信息化、农业产业化与乡村生态化耦合协调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33(6):182-195.
- [9]吕添贵,付舒斐,胡晗,等.农业绿色转型约束下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空间效应[J].水土保持研究,2024,31(1):269-279,289.
- [10]张利国,谭笑,肖晴川,等.基于气候资源投入的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测度与区域差异[J].经济地理,2023,43(4):154-163.
- [11]杜红梅,蒋岚.基于SE-SBM模型的洞庭湖区农业生态效率时空差异研究[J].生态经济,2020,36(4):100-106,121.
- [12]王宝义,张卫国.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省际差异和影响因素——基于1996—2015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8(1):46-62.
- [13]侯娜,杨金霖,寇林,等.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对上游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4):33-42.
- [14]张军.加强区域合作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融合发展[J].中国发展,2015,15(2):46-50.
- [15]杜婉音,宁国辉.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发展困境与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23,(11):32-35.
- [16]程莉,孔芳霞.长江上游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0,35(1):101-111.
- [17]赵晓娜.黄河流域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水平时空演进特征及障碍因子识别[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3,44(5):788-796.
- [18]杨传喜,刘文博,张俊飚.基于农业生态区划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3,28(12):194-213.
- [19]王礼刚.汉江生态经济带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2,31(6):1198-1207.
- [20]赵文珺,刘丽红.山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及障碍因子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10):179-190.
- [21] Dagum C. A new approach to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Gini income inequality ratio[J]. Empirical Economics,1997,22(4):515-531.